2006年12月21日 星期四

(華)台灣人必讀三本書

我今天是要講台灣人必讀的三本書。我以後如果當教授要我推薦三本書,我一定毫不猶豫推薦這三本,只要能讀通這三本書,又能切身地去放在自己生活的周遭(台灣),你就能有全新的視野。以下先講這幾本書,並先舉一些我覺得不賴的嘉言節錄,切合台灣的環境來看,有空就會把我看過的心得慢慢PO上來。


第一本是保羅‧弗雷勒(Paulo Freire)的《受壓迫者教育學》(台北:巨流,2004)(原書名:Pedagogia do Oprimido,出版於1970年)

這本書是講述教育學,是講述如何讓受壓迫者解放的教育學,在這過程中,又會遇到怎樣的阻礙跟問題,不僅僅是一本教育學書籍,更是一本所有心靈被殖民受壓迫的人類的教育學。其實本文很簡單也有很多重複,他認為解放不是一種恩賜,也不是自我成就,而是一種共同相互的過程。第二章則提到很多人在小時候的教育都會受到的囤積式教育,類似於我們小時候受到的填鴨式教學,他認為解放工具是一種提問式的教育。其他還沒看完,不過就綱要而論是講述對話學及反對話學的特徵。對話學是合作、聯合、組織與文化統合,是解放的工具,反對話學則是征服分而治之操控與文化侵略。

我之前幾篇文章在質疑台灣受壓迫者中有一種認同壓迫者的傾向,也就是在這近百年來殖民第二波--國民黨的殖民中,出現了在語言上認同華語,在思想上可能有些人認同獨裁的價值,甚至是接受殖民者的價值觀,我把語言上的稱之為華語中產階級。剛好在《受壓迫者教育學》中有這麼生動的解釋:
享受壓迫者的生活方式變成一種擋不住的慾望。在受壓迫者的這種「異化」中,他們會模仿壓迫者,並且追隨壓迫者。此種現象在中產階級的受壓迫者中間特別容易看見,中產階級的受壓迫者常渴望向上層階級的「優秀人物」看齊。(英文版頁62,繁體漢譯版頁96)自我貶抑是受壓迫者的另一項特質,這種自我貶抑是因為受壓迫者將壓迫者對其看法加以內化。由於他們常聽壓迫者說他們是一文不值、一無所知,也不能學到任何東西……,到最後,受壓迫者會變得真的相信自己的無能。(英文版頁66,繁體漢譯版頁97)

有沒有覺得我之前舉的例子跟這個很似曾相識,經過幾十年的教育後,這些華語中產階級,如此害怕繁體華語書寫的消失,因為這代表著他們的世界也要毀滅,在商業周刊喪心病狂地對台語的侮辱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這種華語中產階級的認同作祟,諸如吳念真式的懷舊情懷也不過是一種如同日本時代後期,日本人辦的民俗台灣中所言,這是對一個即將消失的台灣(台語)做最後一種回顧,更惡質如吳念真者,只是在販售這種懷舊情懷,讓自己的錢賺飽飽,至於台灣人的生死,管他去。從他堅持用那不入流的華語做旁白時,就可以知道他是熱情站在華語這一邊的,台語只是他吃飯的傢伙而已,用來對華語中產階級販售,以讓其緬懷,自己已經是倖存者了,那些行將毀滅的,真可憐,不過我可是勝利的倖存者,這才是這些人的想法啊!

這本書中,有一段,剛好可以用來對於這些所謂泛藍中的前掌權者(及外省人)的想法下一個很讚的註腳(中文版頁90):
即使當獲得解放的勞工們建立了一個新情境,而真正的解決了矛盾問題時,原先的壓迫者也不會感到自己獲得解放,相反地,這些壓迫者會認為自己受到壓迫。……對於這些壓迫者來說,所謂的「人」(human beings),其實僅限於他們自己,其他的人則僅是一種「物」(things)。對於這些壓迫者來說,只有一種權利存在:這種權利就是他們自己活在和平中的權利,但這種權利是踐踏受壓迫者生存權利而來的。

所以一旦國民黨失去政權,如喪考妣,有如亡國一般,因為台灣人在他們眼中只是一種物,是作為讓他們踐踏使用的物,怎麼會推翻他們呢,所以覺得自己是被綠色恐怖了,覺得自己是被壓迫了。

不過這本書也有提到,有些受壓迫者並沒有真正解放,只是在效法壓迫者而已,但是有些情況是受壓迫者是在為了真正解放而做的破壞性工作,所以我們需要去辨別兩種情況的不同。在書中也有更精闢的言論,下次再繼續分享。

第二本則是弗朗茲.法農(Frantz Fanon)著,陳瑞樺譯,《黑皮膚白面具》(台北:心靈工坊,2005)。這本也是早就在50年前就寫好在那邊了,也是在講殖民地人民的心靈狀態,用精神病理學的方式解析,篇篇令人拍案叫絕,你只要把黑人換成台灣人,一體適用咧!下次再寫讀書心得來。

第三本則是班納迪克‧安德森(B. Anderson)作; 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Imagined communities :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台北:時報,1999)這本是在1983出版,1991增補版。
講述民族主義的起源及散布,這個對於民族仍在型塑當中,甚至可能沒有成形一天的台灣而言,相當有參考性。下次寫心得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