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0日 星期三

(華)石碇的夏天一片評論及回應(2)

作者編按:這是在該片網站上的留言。

附註:我對台大薪傳社的海報介紹此電影時說:請來觀賞純樸小鎮風情......很有意見。

首先是,我從未說有傑之所以受矚目完全是因為有傑個人的因素,我上次寫的是:可能有部份原因是,請不要斷章取義了。

其次是,關於主題的部份,我需要再說明一下。

我想說的主題是指一個導演有其終極關懷之處,而有傑的電影中想表達一些甚麼關懷(他本人也承認),卻模糊化了這與他自己說的他自己也沒有答案有關。淡化文化認同處理一點未必不好,但是有傑的說法我有點不太認同,有傑說:你知道為什麼我們要淡化文化認同這個主題嗎?因為在現實生活上我們根本不太會去在意這個問題,就算在學術理論上面你有了多大的反省,請問它有改變你的生活型態和價值觀嗎?你會為了追求傳統價值觀而放棄西方式的教育體制從私塾開始學起嗎?
對有傑的看法,這一點我在第三點將評論到。



有傑以平常方式處理可以更顯其自然,但不去在意的日常生活運作,不代表不重要,照你這麼說吃飯不太在意那我們不需吃飯囉?很多問題是在日常表層以下發酵的,這是結構問題,不是表面上可以察覺,但在不經意時卻可能有挑動所有人的神經,文化認同就是這種問題。

第三是,有傑你可能誤解我的看法及問題了。由你的論述中,將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對立,又將東方文化等同於傳統文化(私塾?),西方文化等同於現代化。這是一種典型的受到東方主義的影響(東方主義一詞請自行參照立緒出版社翻譯)

問題在於:這種對比是否適當,現代化未必等於西方化,這是我的看法,而東方也未必只有一個,東方是複數的,東方有遠東,近東,近東有中國日本及台灣等不同的東北亞地區文化,也有東南亞的文化,這些不同文化都是東方,但卻有著極為不同的背景。

你可能把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等同於東方文化,卻又在同時誤以為中國文化(國語教育,取得國家支持得以順利現代化)因此卻弔詭地成為你認為的西方文化,但是台灣的國語及其文化是否等於西方文化呢?不是啊!因為在你的電影中,國語很溜的小志(套用你對自己的說法)遇到ELISA時,卻又拼命的講英文。


在你的電影中複製了英文>國語>台語的語言階級關係。其中,國語在相對台語時,因為受到國家贊助現代化,所以其使用者自以為比台語「高尚」甚至鄙視污名化台語,因此小志等年輕人不是不愛祖母,但是就有一股莫名的討厭(這也就是為什麼3月15日那場放映會時只要阿媽講話就幾乎是全場觀眾大笑,因為台語以被污名化,現在則是阿媽化,鄉土化俚俗化,只能在家庭講的親切語言,也就是說不能在麥當勞或公領域時使用),究其原因在於:台語及其文化受到國語及其文化的「殖民」及污名化,這就是我朋友說的內國殖民。你只有成功處理到東西文化的差異,卻忽略了在台灣內部有著內部殖民的情況。


台語文化不等於東方傳統文化,你會這麼認識台語及其文化,我認為因為媒體在過去五十年及解嚴以來,不斷地將台語以及及台灣的意象鄉土化俚俗化,進而污名化,讓台灣只能停留在鄉土情感及私領域化(只能在家中跟阿媽使用)這是一種殖民的結果,不是一個語言一定要有的情況,試問:今天如果國語與台語的從屬關係對調,是不是國語就變成俚俗的鄉土語言囉?

台語可以現代化,如同國語可以現代化一樣,日本時代為例台灣話由日文詞彙中借用或是自行創造了許多現代化詞彙,如醫療用語,打針一詞台語則借用日文的「注射」,電燈則就發明叫作電火,自來水就借用日文的水道水凡此都是 語言可以現代化的例子。


問題在於推行現代化的政治權力掌控在誰手中,語言文化與政治權力(如殖民主/被殖民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一旦一種從屬關係確立,即使政治權力暫時失去,也不會改變這種從屬關係。台語已經徹底被污名化的事實,已是不容否認的了,即使有人學台語也是將其以鄉土化語言對待,而不將台語視為可以從事思考創造,以及完整表達感情的語言,這是殖民主義的大勝利。所以3/15看這齣片時的觀眾笑聲,正是我深感悲哀的地方。


PS.1.請不要說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我這些想法是從現實生活中深切感受得來的。請你不要拒絕思考,你說的五四以來的東西價值觀問題跟我說的是不同層次的問題,這不是理論問題,而是一個文化以及民族語言(多數人母語)生死攸關的問題。


PS2.此外,針對有傑你的回應文章:我認為你可以選擇用台語(或你說的國語)進行現代化生活,不必然需要回到私塾唸書。

第四,劇中人物的安排可能落入刻板印象,劇中台語的阿媽似乎是落入了刻板印象的安排,假如你把李登輝或是受過日本時代高等教育的阿公阿媽放入考慮時,你的整齣戲劇張力就會面臨破局的情況。

有趣的是,你又利用ELISA這個西方文化的代表,來指導迷惑於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小志應該要尊重阿媽及其東方文化。哈哈!這跟辛德勒的名單中由白種人來拯救一切的形象有若合符節之處。

更有趣的是,ELISA回答阿媽說:我是魁北克人(法語區),而不回答她是加拿大人時,這其中透露了甚麼認同玄機?

又ELISA之所以能體諒阿媽的心情,是否也與其魁北克人身份(一國(加拿大)中的異?文化--法語文化)有關?

為什麼不讓這個魁北克形象繼續發酵形成一幅有趣的對比圖像:東西文化中的複數東西文化不同位對比,即劇中的東方有國語文化及台語文化,西方文化的代表有加拿大英語文化與魁北克省的法語文化呢?

這或許是你個人說的你自己也沒有找到答案,或許是我過度推演。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的感想絕對是你在其他影評人及評審的
意見中絕對看不到的,因為他們尚未跳脫此一侷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