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9日 星期二

(華)日本福岡‧長崎東遊五日隨筆


2004.1.6


日本福岡‧長崎東遊五日隨筆
一、前言


一直在思索如何撰寫一篇遊記,特別在完成全部旅行之後,對於另一個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國度—日本,終於再一次擁有新的感受,在看過外國後,回頭看看我多難的家鄉臺灣時,似乎又有更深的體悟。
我還是打算使用夾敘夾議的日記文體,這樣才能在重新審視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的憶起自己當時的感動。

二、本文

2003年12月26日 抵福岡第一天的行程

此日很早起床,搭乘國光客運前往桃園機場,搭乘早上8點10分的長榮航空前往日本九州福岡空港,但因等待兩位日本乘客,班機延遲起飛約半小時。到了中午抵達日本後,進入日本海關時,遞上屈辱的ROC加上Taiwan的「殖民地護照」,那時我先自行加上了臺灣護照的封套,並把護照翻到日本簽證的那一頁。海關首先用日文問我:會日本語嗎?我說:一點點。他就接著問:一個人來的嗎?我用日文回說:「跟一個朋友一起來,我的朋友是日本人。」然後他就再加以確認,接著問:「你的回程機票呢?」我說:「在朋友那邊」,接著我就等著日本友人拿機票來,結果有一個臺灣女生就從後面走來問我說:「有什麼事嗎?」日本海關就說:「沒事他會日文……」。直到我拿機票給海關確認回程時間後,他才讓我通關。這事情我後來解析,也許他擔心我會非法居留,還有因為我會日文,反倒是特別問許多問題,也真是……也許說不懂日文通關更快吧,我猜。




接著前往全日空的櫃臺,希望回程時間能提前一天,那個服務小姐(姓齋藤),很客氣也很親切,一直想辦法為我們看有沒有位子,最後還是沒辦法之後,我們有些失望地走下電梯,準備離開機場過幾天再想辦法,沒想到那個齋藤小姐還特別找到我們解釋說可能怎樣還有機會,一直說抱歉,第一次遇到這麼為客人想的地勤人員,原先對日空的地勤人員沒有好印象,這次倒是讓我為之改觀。附帶一提,我後來在福岡幾天,覺得福岡人大多真的對自己的工作很認真,也有自信,整個城市給我很舒服的感覺,難怪日本友人一直叫我來看看。

福岡(博多)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個很多元的城市,恰恰位於朝鮮半島,中國,臺灣,與日本本州交接地,在機場有四種文字標示,日文,韓文,簡體中文與英文,而在福岡市區的觀光案內所電腦上赫然出現中國語,韓文,臺灣語及日文,英文版的說明,我很高興地點了臺灣語,原來是指繁體中文字,害我有些失望,不過也確實證明了在福岡人心目中,臺灣的中文與對岸中文是不同的,他們竟然還稱臺灣這個沒有正式以臺灣為中心的語言及語言規範為臺灣語,如果他們知道還真的有臺灣人通稱的台語這個語言不知道跟怎麼稱呼呢?隨後在福岡這幾天,也可以發現諸如中國餐飲,臺灣料理,韓國料理充斥日本街頭,當然全球化表徵的星巴克及麥當勞也是在福岡隨處可見,可見福岡是一個東亞轉運站角色很明顯的都市,而整個都市給我的感覺是朝氣蓬勃,大小適中的城市,感覺得出來生活在這的人們對生活很滿意,超悠閒地都市,如果沒記錯,這都市的人口才260萬左右,跟台北市差不多,但是比台北好一千倍。

怎麼說呢?舉地下街為例來說,我在福岡常走在地下街(天神及博多),地下街連通地鐵站,以及百貨公司,聯來聯去,但不容易迷路,因為規劃得很整齊,而且幾乎是一定會讓人們能夠經過各店鋪,我注意到該市的地下街似乎是由一個XX地下街促進委員會做的,不知道是民間機構還是官方機構,以台北為例,幾乎盡是失敗的例子,但這裡的地下街人潮洶湧,而店的感覺也讓人很想進去看一下,並且設有服務諮詢櫃臺提供服務,台北的話似乎都是官方設計規劃,幾乎沒有考量動線及店面大小還有商家及客人的考量,結果呢,台北市幾乎是失敗的例子居多。但我到福岡一看,原來地下街做得好,是很有商機的,地下街不受冬季太冷影響,也沒有下雨逛街辛苦的困擾,而且人們也不用特別來逛街,搭地鐵經過時就能順便逛逛買買,也能繞到隔壁的百貨公司地下街購物及買菜,一次購足,超棒的吧!而我發現天神地下街為例,還在繼續擴建當中,可見該地下街的魅力及發展性。但以台北的西門站為例,有誰會經過那邊?根本不會有人注意到有沒有那個地下街,我住西門站附近幾年,都沒看到發包那裡的地下街成功。我想可能是因為看看台北車站及後車站地下街的慘痛教訓,就足以讓商家止步,燈光也很昏暗,又沒有美感,也沒有連通車站及其他百貨,而門面及店面的設計也讓客人不想進去,無法產生購物的慾望。個人認為當商家及客人的需求被導入,而不是政府介入主導設計及發包時,才有可能使一個地下街成功。當然福岡地下街是什麼規劃模式,還需要我進一步查閱資料才能確認,先存疑。

然後去吃日本博多很有名的拉麵,那家店叫做一風堂,原來是有名的連鎖店,本店老闆在電視冠軍連續三年第一名,超強,但我吃的時候,覺得真的很鹹,不過麵很好吃,湯頭也很濃。 吃完飯後,先去逛一逛,到百貨公司,又到我最愛的書店去逛,我到了號稱日本最大的連鎖書店—淳久堂書店(JUNKUDO),這家書店在全日本各地皆有分店,2002年2月我已經去過大阪本店,這次到福岡店, 是全日本最大的店面,共有四層樓,各式書籍皆有,也有可以詢問專業書籍的搜尋櫃臺,我第一天去逛了文庫本區,這些在台灣很多都有進,但很多沒有進,後來又去幫朋友購買一本書,我順便逛了語文區,超多的,要什麼語言學習書都有,不像臺灣只有日文,英文,頂多有德文跟法文的學習書,日本是什麼都有,有馬來文,越南文等東南亞,也有古希臘文,拉丁文等等語言學習書,還不止一種可以選擇。至於第三樓層的人文社會科學書籍,則是第四天才去買的,在稍後將交代。晚上吃迴轉壽司,很不錯。

2003年12月27日 福岡博物館‧美術館之旅

這天早上起床稍事整理後,購買600日幣的福岡地鐵一日遊券,前往福岡市立博物館,第一天已經坐過一次福岡地鐵,在台灣曾與一位讀理工的朋友在捷運聊天,朋友說:臺灣的捷運設計及軌道施工一定有問題,外國的地鐵沒有這麼大噪音的。我這幾天坐福岡地鐵的經驗確實是如此,聲音相當小,很平穩安靜,而且上面都寫明幾點幾分到站,原來地鐵可以這麼安靜,而我發現那時福岡地鐵正在增設柵門,以免有人誤闖軌道,而日本在施工時一定會進行宣導,讓乘客瞭解。而在日本我發現很有趣的一點,即日本充滿了禁止形的東西,但是絕不會以命令式或直接方式要求人們,如車上不能打行動電話及吸煙,一定說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或對身體健康有危害啦….所以「ご遠慮ください」。漢字說是遠慮,其實就是禁止,日本人充滿了這種不能給別人添麻煩的想法,也隨時都擔心有人在旁邊看,所以不敢作壞事,但沒有人看到的地方,就恢復原形了,像我在12月28日清晨因為早起出發至長崎,在清潔工還沒開始打掃之前,就看到到處都有一些垃圾,這才知道,日本人跟臺灣人是一樣的,也是會丟垃圾的,只是在人前沒有看到時不會丟,但沒有人看到時,還是原形畢露,只是日本的清潔工很盡責吧,人性都是一樣的,但是福岡普遍而言,確實是比台北乾淨許多。

福岡雖然也有車潮,但不會很擁擠,而且根本看不到砂石車,也幾乎沒有機車,有的話只有少數的可愛小機車與超重型機車,大多數人不是走路,就是坐雖小條但方便的地鐵,而且有很多人騎腳踏車。說起車輛,我在12月26日晚上在旅館看日本節目時,報導由於大貨車視野的死角造成一個人不幸被撞死,這種事情在台灣實在司空見慣,但日本以重要的新聞處理,而且重建當時情況(以電腦動畫推測可能發生的情況),並且認真討論死角如何產生,要如何避免此事再度發生,從不同角度撿證。如果在台灣,新聞處理的方式,通常是煽情的及八卦式的,一定先去拍血淋淋的畫面,然後帶上燒金紙的畫面,接著訪問司機,問說司機撞死人有什麼感覺,再去訪問被撞死者的家屬,問說:你XX人被撞死了,你會不會很難過啦,要不要跟司機拿多少賠償金啦之類的白癡問題,嗜血媒體記者問的白癡問題,只能更加證明臺灣媒體的集體墮落。沒有任何一家媒體會以理性的方式來檢討新聞事件背後所具有的問題,進而針對問題解決問題,這正是臺灣的悲哀,一群只想搞八卦,賣臉蛋的記者群們控制著臺灣媒體,只以所謂的道德來臧否文章,卻多為男盜女娼之徒……。

回到正文,這天早上抵達福岡市立博物館後, 發現日本的博物館蓋得很漂亮,外面有湖,前面又有幾尊以希臘神話為背景的雕像,不久發現日本的烏鴉真的超多,很大隻,又一直「嘎嘎嘎」地叫,感覺很有趣。我覺得福岡市立博物館的外觀及館外設計如有一個湖,與鶯歌陶瓷館的設計概念有點像,不知道有沒有創造概念上的相近之處。緊接著進入博物館內部,發現福岡的博物館與臺灣的不同處,臺灣一進去就馬上先要買票,但福岡的博物館美術館都是沒進去展覽室,就不收錢,這樣冬天時有點冷時,就不需要擔心跟朋友約在哪裡的問題,可以約在博物館內,然後再去其他景點,這是日本友人說的。這個博物館是平成二年(1990年)十月開幕的,而博物館對於小學及中學生都是免費(無料)開放的,相當鼓勵學生前往博物館。我們去的時候,沒有什麼人,但根據他們的統計數據顯示,常設展及特別展合計的話,平成5年(1993)就累積達到100萬人入館,平成9年(1997)11月達到300萬人。常設展的話,10年(1990-2000年,共開放2961天)累計共1530914人,平均一天才僅有517人來參觀。但特別展則十年(共開放2603天)有2743711人,平均一天有1054人來參觀。明顯地可看出,這個博物館常設展似乎魅力不夠,而進去後,發現常設展似乎展示技巧仍是1990年的水準。

我們進去參觀後,先參觀一般常設展示室(通代),從舊石器時代的博多(即今福岡)開始參觀,一直有錄影帶可以欣賞,長度約兩分鐘,卻給人不知道從何看起的困擾,而這些錄影帶的內容多是較為老舊的內容,似乎有待更新並導入新的科技,諸如電腦科技。關於一個博物館常設展,個人認為似乎應該三年左右進行一次變換,特別應該導入新的研究成果及新科技的發明,不然觀眾來一次後就不會覺得有必要繼續再來這個博物館。當然這個博物館也舉辦許多特展以吸引人潮,提高利用率,如在10年內(1990-2000年)共辦了79次特展,有28次是他們自己主辦的,但個人認為有必要適時更正新的資料於常設展中,可以使用新的科技諸如電腦網路,以及說明單的修訂來達成,以免舊的資料及觀點繼續沿用下去,給人博物館不求進步的感覺。

然後,是新石器時代,及倭國時代開始與中國韓國交流的時代,有許多爭議,但從考古中發現漢委奴國王金印,並且比較與雲南及匈奴金印的差異,這是鎮館之寶,這是我們在歷史課本中曾學過的。金印真的很小顆,原來課本中的是放大過的,這顆印的上端是蛇的造型,而匈奴的則是駱駝,雲南也是蛇,如果這跟刻金印者對於該民族地域的想像,匈奴作為游牧民族,駱駝或羊代表其圖騰,雲南也是蛇多,但日本為什麼是蛇呢?這點連館內都沒說明。說明只說金印象徵了被編入以皇帝制度為秩序頂點的印章制度,這是漢朝的外交制度的表徵。

再來是遣唐使時代的博多,舉圓仁的渡唐曲折故事,還有一艘當時船隻的重建,接下來是宋元時代的的博多,特別說明元世祖忽必烈攻打日本的經過,博多是首當其衝之地,至今在日本友人母校西南學院大學還有元寇防壘的遺跡,是被幕府要求所建設的遺址,而日本由於歷史的巧合,蒙古人先是與日人激烈戰鬥後退回船上,隔天由於所謂神風而消失在世界上,日本的歷史在此被改變了,以前曾看過一個節目,討論如果日本被蒙古統治會如何如何?想想俄國如沒有被蒙古統治過的經驗會如何呢?日本如果被統治,日本是否後來會出現像俄國沙皇或中國明代等專制皇帝呢?這些都是起人聯想的歷史急轉彎的問題呢,但歷史是神風救了日本,日本並沒有轉向。這裡講於元朝時代博多與東亞各地貿易的情況,也有一艘沈船重建,由於此船被風擊沈,留下了當時船員及貿易品的資料,一艘中國船上也有日本人的船員,有韓國的,可說相當國際呢……再來則是介紹中國明代及後續德川時代的博多學術情況,除了漢學還有蘭學,蘭學是指日本德川時代對外封閉,只留下長崎一地的荷蘭商館,而在此西洋的醫學科學透過這些蘭學者而傳播,也是日本近代化前的基礎之一。再來就是近代的博多,有許多海報及博覽會情況的展出。

這個福岡博物館的特色是:一、錄影帶電視多,二、船隻模型多,以及重建一個在明治大正時期的咖啡廳,但是僅只是重建而已,每個咖啡桌上有一個鑲入式的電視,個人覺得有點可惜,其實可以重建更多東西的。最後一區則是有一些博多民俗文化的重建,我覺得有點突兀。在參觀完常設展後,又到常設展的部門別區,有幾區,但我覺得沒什麼特別的,展示手法過於簡單單一,沒有特色,過於靜態。

這天中午我們前往附近一家位於TNC放送會館名叫La Manina的義大利餐廳,兩個人共3000日幣(應該沒記錯,一人份約合當時台幣503元),有兩份義大利麵,中型批薩,沙拉兩份,還有飲料。口味不錯,只覺得沙拉的醬有點鹹,特色是可以看得到廚房廚師在作菜的情況,讓人覺得很安心,真是大滿足!台北的店都太貴,這裡的價錢,以此地物價言,算是相當便宜。日本的放送會館就是電視台,他們的電視台在二樓有電視的一些史上收視率最高的一些紀錄,而在樓下則有飲食街及一般的通俗書書店,頗為方便。早良區給我的感覺很像是台北信義區的感覺,日本友人說這裡是新開發區,我看到處是新蓋的建築物,還有新的高樓,這裡有博物館,福岡市立總合圖書館還有福岡鐵塔,有點荒涼的感覺,大概只有假日才會比較多人。

此處很靠近海邊,吃完飯後,我跟日本友人前往海邊散步,據說這個海邊的遊樂場已經經營不善即將倒閉,我這天去的時候也是人很少,不過這時節是冬天,沒人也是正常的吧,即使是海邊,但我覺得日本的天氣真的很舒服,乾冷,即使10度以下還是比台北的10多度暖和許多。兩個人先在海邊散步,剛好有一對情人要求我們拍照,我們照完後,也請他們幫我們照,男生是日本人,女生是中國人,我聽到她講的中文一聽就知道。我跟日本友人也說了幾句中文,結果那女生很期待似地問我說:「你也是中國人嗎?」我遲疑了一會,答說:「我是臺灣人。」那女生本來以為是他鄉遇同胞,她沒想到我竟然答說我是臺灣人,似乎有點失望的樣子。我在猜,假如我遇到的那個中國人是男生的話,搞不好會對我說:難道臺灣人不是中國人嗎?上述純屬我個人猜測…..

附註:
1.淳久堂書店:地址:福岡市中央區天神1-10-13 MMTビル,營業時間:10:00-20:30,網址:www.junkudo.co.jp
2.福岡市立博物館,位於福岡市早良區百道濱三丁目一番一號,http://museum.city.fukuoka.jp/
2003年1月6日第1次修改,1月25日第2次修改
(待續)

沒有留言: